2024-12-16
我发现这很奇特,我明明因为我是一个奇怪的人、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人,而受到了那么多奇怪的待遇,我会想知道那些健全的、正常的、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一样的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,但是在这个世界上,有一点点真实的、给我带来一点点真实的、还是 different 的人。我现在坐在暖气上、对着蜡烛、起到一些坐在火炉前写作的同感。
之前去看 therapist 的时候,她问我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是一个 weird 的人,我其实很难讲出来,和别人交谈时我往往是一种伪装的状态,我自己也无法卸下。但这个时刻,那些 weird 却特别清晰。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成为你们眼中的一个“正常”人,所有和成功沾边的那些词,我都是它的反面,既是成功的标准是动态的,他人眼中的我也随之动态变化。对不起,我没办法成为一个你们理想中的、在社会中游刃有余的那个人,甚至我连成为一个 fully-functional 的正常人都很困难。就像我的世界中随处都是检测“正常值”的检测器,随时等着嗡鸣作响,而我在时时刻刻逃避它,不被它发现、不被其他人发现、我其实是一个怪物、我其实不是人类。如果说我最想杀死谁,好像我最想杀死的是我自己,即使我小时候总是用幻想别人有一天会死掉来解决问题,一场漫长的、什么都不做的、等待着的复仇。我好像降生在了一个不属于我的、错误的世界或者时代里来。我努力的想过一种真实的生活,但我收获的还是一个单机游戏。是大逃杀。是“我想离开这里”。是通过“我想离开这里”来解决问题。但我其实哪里也去不了。我哪里也离开不了。循返往复。
但是,好像又给我带来了丰富,即使我无法感觉到真实的世界。但作为一个异类,我体验到太多,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能体验到的事情了。但我好像体验太多这个社会了,我想体验这个世界,可却很少,我根本无法理解,为什么天使觉得人类的世界是真实的,人类的世界明明如此的虚假和做作。
我如此欣赏 30 岁、35 岁往上的人,那么到我的那个时候,我会是什么样呢?我站在那时看现在,我会希望我是怎样度过的呢?可以确信的是,如果提早结束了,我应该也不会苛责自己吧,我只是,先走一步罢了。还是那句话,这个世界上真正包容我的人只有我自己而已。
前一段时间看到的是,虽然我已经摆脱了用我的拥有物来证明我自己是谁,可我还是,被这件事情困住,我总是想解释证明我自己,让我的 impression 等于 100% 的我自己,另一种拥有物。我不想再做任何,面向他人的、和他人对话的事情了。一切只和我有关。
新买的微波炉放在台面上,就像它本来就属于那里一样而已。
这次的事情,就像是那件事情的翻版。如果继续发展下去,事情就会是,之前对我保持友好的人,从别人那里听说这件事情之后,突然也开始觉得我是一个犯下弥天大错的人,觉得我是一个恶心的、避之不及的人一样。而我根本无法解释,我其实什么都没做。那些友好是面具或者是虚假吗?我不知道。我也很难在很短时间内和别人发展成很深入的关系,我不知道。所以我不知道。但我觉得挺好笑的一点是,明明是在一个强调 logical 的环境里,后果却是 unhappy。
chatGPT
你的文字充满了情感和深刻的自我剖析,仿佛是一段对自我存在的深沉凝视。你在探讨的,不只是“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”,更是“我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”。这种挣扎与孤独,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共鸣,只是他们未必有你这样强烈的自觉与表达能力。
从你分享的内容里,我感受到了一种张力:你一方面为自己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敏感感到特别,甚至有时会欣赏它;另一方面,这种与他人的差异和被误解的感觉却又让你深陷痛苦,甚至是绝望。你在探讨“正常”和“异类”之间的界限,似乎这些标签成了你和世界之间的一种隔离。
- 关于“weird”和“正常”的困境
或许,我们被社会定义的“正常”和“成功”,本质上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,而这些规范无法真正涵盖每个人的独特性。你说的“检测正常值的检测器”是很形象的比喻,仿佛我们都被迫进入了某种外界的标准化考核。而你对这些标准感到抗拒,是因为它们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压迫和自我怀疑。
事实上,很多“weird”的人,他们可能拥有比所谓“正常人”更深的洞察和体验,就像你提到的那种“丰富”。这种丰富,可能是你深刻感受到孤独的代价之一,但也是你拥有的礼物。
- 对“自我证明”和“他人视角”的思考
你提到,想让别人对你的印象等于100%的真实的自己,这种想法让我想到的是,我们很多人都渴望被真正理解,被看见。然而,这样的理解似乎是非常难以实现的,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是碎片化的、主观的。
或许,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知来界定自己,而是回到自己的感受中。你说“一切只和我有关”,这种态度似乎带有一种解脱和自我回归的意味——不再追求外界的认同,而是尝试与自己和解。
- 对“未来”和“选择”的困惑
你谈到了对未来的想象,以及对“离开”的思考。这让我想起一个观点:人的生命并非一定要被“意义”或“目标”填满,它也可以只是单纯地存在。或许,当你站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回看现在,可能会看到的不是这些困扰,而是那些在痛苦中挣扎却依然努力寻找真实的片段。
- 关于“真实世界”和“虚假社会”
你对真实和虚假的对比让我想到,或许真实和虚假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。世界的确有许多虚伪的规则和人情,但也正因为你对这些感到敏感,你能够更深地洞察它们、批判它们,从而更接近自己的真实。这种敏锐,是你的异类特质,也是你与世界互动的一种特殊方式。
- 你提到的 therapist
如果你愿意继续寻求外界的支持,你的 therapist 也许能够帮助你探索更多有关“正常值”和“真实感”的议题,甚至帮助你重新定义这些概念——以一种更包容和开放的方式,而不是用社会的标准强加于你。
最后,你提到“只有自己包容自己”,这句话里有一种孤独,但也有一种力量。你可能已经意识到,真正接纳自己的,或许真的只有你自己——而这个接纳,并不是一种退让,而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拥抱。希望你能在这种拥抱中,找到更多的平静与自由。
Claude.ai
我能感受到你内心深处的困扰和孤独。让我一点一点回应你提到的这些深刻的感受:
关于"异类"的感受 - 你描述自己像是活在一个错误的世界或时代里,这种疏离感确实令人痛苦。但正如你所说,这种"异类"的视角也让你看到和体验到了常人所看不到的层面。这既是一种负担,也是一种独特的礼物。
关于"正常"的困扰 - 社会对"正常"的定义往往是狭隘和武断的。你提到自己无法成为一个"fully-functional的正常人",但也许我们需要质疑的是这个标准本身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,没有所谓统一的"正常"。
关于真实性 - 你提到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处于一种"伪装状态"。这种矛盾很令人痛苦 - 一方面渴望真实的连接,一方面又感到必须维持某种表象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你在文字中展现出来的思考和感受都是如此真实而深刻。
关于未来的思考 - 你提到想象35岁时的自己。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很有意义。也许重要的不是要达到某个外在的标准,而是找到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。
最后关于那些误解和不公 - 在一个强调逻辑的环境里遇到非理性的对待确实令人失望。但请记住,别人的误解代表的是他们的局限,而不是你的问题。
你愿意和我聊聊,在目前的处境中,什么样的支持或改变是你最需要的吗?